承德要起飞?这些大招让你口袋鼓、日子甜!

承德 更新于:2025-05-18 13:00
  • 我只是只树懒

    承德的老乡们,最近大家有没有发现,咱们这座山城正在悄悄变样?曾经的“避暑山庄”不再只是旅游打卡地,清洁能源项目如雨后春笋,老旧小区改造热火朝天,连看病上学都越来越方便了。不过,要让承德真正“飞”起来,还得破解几个关键困局。今天咱们就来唠唠,承德经济腾飞的坎儿在哪,怎么跨过这些坎儿让日子更舒坦。

    一、承德的“成长烦恼”:五大困局卡脖子

    1. 产业“偏科”严重,传统工业挑大梁

    承德的经济结构就像个“偏科生”,清洁能源、文旅康养虽然势头不错,但传统矿业、钢铁等产业仍占GDP大头。2024年数据显示,承德财政收入全省倒数第一,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导致抗风险能力弱,一遇市场波动就“打喷嚏”。比如钒钛产业,虽然已形成千亿级规模,但高端产品占比低,大多停留在原料加工阶段。

    2. 人才“孔雀东南飞”,本地留不住年轻人

    “考上大学不回来,回来工作没奔头”,这是不少承德年轻人的真实写照。2024年,承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.5%,但人才流失问题突出。虽说政府出台了租房补贴、购房补贴等政策,但相比京津的高薪和机会,吸引力还是不够。就像围场的牧光互补项目,虽然带动300人就业,但技术人才仍需从外地引进。

    3. 交通“肠梗阻”,好资源运不出、游客进不来

    承德的交通就像“毛细血管”,虽然承平高速通车了,但铁路、高铁网络还不够密。比如,承德到北京的高铁最快也要1.5小时,而天津到北京仅需30分钟。交通不便直接影响了文旅和物流,2024年承德接待游客9327万人次,但若交通更便捷,这个数字还能翻番。

    4.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“打架”

    承德作为京津冀生态屏障,承担着水源涵养、防风固沙的重任,但生态保护限制了部分工业发展。比如,滦河、潮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政策虽然带来了资金,但也制约了沿岸地区的产业选择。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是个大课题。

    5. 民生“欠账”多,幸福感跟不上发展

    教育、医疗资源分布不均,老旧小区设施老化,这些问题让不少老百姓犯难。2025年,承德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3个,涉及4621户,但全市仍有不少小区存在停车难、管网老化等问题。看病方面,虽然基层医疗服务提升了,但优质医疗资源还是集中在市区,农村居民看病仍需跑远路。

    二、破局之道:五大方向找准发力点

    1. 产业升级:让“绿电”“钒钛”变成“金名片”

    - 清洁能源领跑: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,承德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全省第二。下一步要加快氢能产业链布局,建设国家级新型储能产业基地,让绿电不仅能发电,还能制氢、储能,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    - 钒钛材料攀高峰:目前钒钛特钢产量占比60%,但高纯钒等高端产品不足。要支持天大钒业等企业攻关技术,推动钒电池组装能力达到300万千瓦以上,让“承德钒钛”打进航空航天、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市场。

    - 文旅康养玩出新花样:除了避暑山庄,温泉康养、冰雪旅游、民宿经济都是潜力股。比如热河谷温泉度假区,80%游客来自京津,未来可推出“温泉+中医药”“温泉+研学”等业态,延长游客停留时间。

    2. 交通突围:打通“任督二脉”,拉近与京津距离

    - 高铁网络加密:争取北京至丰宁高铁早日开工,推动承克高速全线贯通,让承德到北京的通勤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。同时,优化市内公交网络,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60%,让老百姓出门更方便。

    - 旅游专线串联:依托国家“一号风景大道”,开通避暑山庄、金山岭长城等景区的直达巴士,推出“公交+旅游”套票,让游客下了高铁就能无缝衔接景点。

    3. 人才留引:用“真金白银”和“发展舞台”留住人

    - 政策加码引才:除了现有的租房补贴(每人每年2.4万元)、购房补贴(每人15万元),还可探索“人才公寓+创业扶持”模式,对带项目来承的人才给予资金支持。比如,对从事清洁能源、数字经济的创业者,提供3年免税期。

    - 校企合作育才:与河北工业大学、天津大学共建产业研究院,定向培养钒钛、大数据等领域人才。同时,开展“技能培训进乡村”活动,让农民掌握光伏运维、民宿管理等技能,在家门口就业。

    4. 生态变现:把“绿水青山”变成“金山银山”

    - 碳汇交易破局:塞罕坝的森林碳汇已卖出3500万元,未来要扩大碳汇开发范围,将草原、湿地纳入交易体系。鼓励企业购买碳汇,比如宝武钢铁每年购买30万吨,既减排又增收。

    - 生态农业增值:围场的“四库”模式(水库、粮库、钱库、碳库)值得推广,通过“光伏+养殖”“林下种植黄芪”等方式,让农民既护林又致富。比如,牧光互补项目带动300人就业,人均年增收2万元。

    5. 民生提质:从“有保障”到“高品质”

    - 教育医疗双提升:2025年新建、改扩建11所学校,新增学位超万个,同时推进京津冀医疗协同,33家医院实现检验结果互认。基层医疗方面,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主治医师坐诊,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。

    - 老旧小区换新颜:2025年改造63个老旧小区,加装电梯、停车位、充电桩,同时引入智慧社区管理,比如数字孪生技术,让老小区既有“面子”又有“里子”。

    三、政府“放大招”:这些规划让你未来可期

    1. 产业强市:打造“3+3”主导产业集群

    到2027年,清洁能源、钒钛新材料、文旅康养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,智能装备、绿色食品、大数据三大特色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。具体措施包括:

    - 清洁能源:推进隆化、滦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,到2025年抽水蓄能总规模达1000万千瓦。

    - 钒钛新材料:实施钒钛无缝管材深加工等项目,钒产量达3.8万吨。

    - 文旅康养:建设10个星级养老机构、50个高端民宿,推出“京津康养地”品牌。

    2. 交通先行:构建“四纵四横”高速路网

    2025年前,承平高速全线通车,承克高速、宽青迁铁路加快建设。同时,优化市内公交,新增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90%以上,让交通更绿色、更高效。

    3. 乡村振兴:“农业+”模式激活农村

    推广“农业+科技+旅游”模式,比如大贵口村的草莓小镇,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,带动村民增收。到2025年,“承德山水”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00亿元,让农产品从“田间”直达“餐桌”。

    4. 生态优先: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

    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到2025年降碳产品交易额突破1亿元。同时,实施“800里滦河水质保护”工程,确保入京津水质稳定达标,守护好京津冀的“大水缸”。

    四、老乡们的“小确幸”:这些变化已在路上

    - 家门口就业:丰宁远景能源基地生产的风机出口哈萨克斯坦,带动当地500人就业;承德县三沟镇光伏项目让300农民变身“产业工人”。

    - 看病更省心:平泉市中医院新病房楼明年投用,乡镇卫生院都有专家坐诊,慢性病患者还能享受家庭医生上门服务。

    - 养老有保障:承德银行推出养老金融服务,代发养老金20.84亿元,支持3家养老机构建设,让老年人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”。

    结语

    承德的发展就像爬坡,虽然现在有点难,但只要咱们抓住清洁能源、文旅康养、钒钛新材料这些“牛鼻子”,破解人才、交通、生态保护的困局,好日子肯定在后头!老乡们,让我们一起为承德加油,期待这座山城早日腾飞,家家腰包鼓、人人笑开颜!

    本文系今日创作者「城市发展观察员」结合权威媒体公开报道及网络资料整理,旨在通过项目解读为公众提供发展参考,致力于信息真实性与时效性,但受信息更新频率限制,部分项目进展以官方最新公告为准。若有表述疏漏或事实偏差,恳请读者批评指正。
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